信用管理师简介
一、国家要求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信用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为促进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和弥补人才缺口,国家层面采取了开展立法促进、政策文件部署、设立国家职业标准及推进信用管理师职业技能认证等一系列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该法律草案强调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执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社会信用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以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提出要强化信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外省实践
江苏省于2020年率先开展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已组织了24期信用管理师职业培训和认证,海南省和山东省也开展了相关培训认证工作。政府和行业组织正积极推动信用管理师职业发展,以提高其专业水平,通过加快信用管理师人才的培养和认定,满足市场需求,支撑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我省情况
湖南省人社厅连续出台湘人社办函〔2023〕54号、湘人社鉴函〔2025〕1号两份纲领性文件,将“信用管理师”纳入我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并纳入统一认定范围。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专项中率先安排长株潭地区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培育,我省信用管理人才培训与认定工作于2025年正式开展,也标志着我省信用管理从政策倡导步入职业化发展新阶段。
四、职业简介
信用管理师是指运用现代信用经济、信用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使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从事企业和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是在企业中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已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该职业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设计风险防控流程,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全周期管理,包括前期评估授信额度、中期动态监控应收账款、后期处置逾期账款等环节。在信用经济时代,信用管理师不仅是企业资金安全的“守门人”,更承担着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标准化、透明化的重要职责。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化,信用管理师的作用愈发凸显。在企业层面,他们通过制定科学信用政策降低坏账率,优化资金周转效率,例如动态监控客户信用状况并调整风险转移策略。在社会层面,他们推动信用数据共享与评级标准化,为政府制定信用政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普及信用教育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价值观,成为连接市场交易安全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纽带。
未来十年,信用管理师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政策层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催生了巨大人才缺口,预计需新增200万从业人员以满足金融、电商、供应链等领域需求。技术革新进一步拓宽职业边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从业者向信用数据分析师、智能风控工程师等复合型岗位升级。就业方向亦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可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担任风控主管,也可在银行、征信机构从事风险评估,或在政府部门参与信用平台建设与行业监管。职业发展路径从基础信用评估向供应链金融设计、国际信用标准制定等高端领域延伸,形成横跨政企、贯通技术的立体化成长空间。